富有特色的女王日
对荷兰人来说,一年中最重要节日莫过于4月30日的荷兰女王日。“女王日”是为了纪念现任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之母、前女王朱丽安娜的生日而设的全国性节日,是荷兰一年中举国狂欢气氛最浓的节日之一。
每年到了这一天,荷兰全国都会放假一天,举国同庆。荷兰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有声有色的尽情欢度这一重大的节日。
整个荷兰,在这一天一片橙色。到处飘扬着代表王室的橙色国旗。
人们穿着橙色的衣服,带着橙色的帽子,姑娘们围着橙色的围巾,甚至把眼睫毛也涂成橙色。孩子们用橙色涂料把脸蛋、手臂涂成各种花纹图案。橙色的郁金香遍地怒放,任何橙色的或与王室有关的产品都成为了抢手货。荷兰王室篮子奥兰治(Orange)家族,Orange在英文中是橙色的意思,所以橙色成为荷兰的国色,女王日就成了“橙色的女王日”。
到处是游行队伍,随处可见音乐会、传统歌舞表演,还有民间艺人进行现场绘画和雕塑创作。
每年“女王日”,荷兰女王都要巡游一两座城市。当地时间4月30号上午,无数民众聚集在雷嫩的中心街道旁,手持鲜花,向女王及王室成员致敬。“女王日”最为特殊之处是人人都可以在自家门口或热闹的市区等地摆摊,出售各式各样的私人物品,而无需纳税。交易品的价格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后决定,民众对此乐此不疲。女王日露天摆摊被列为荷兰重要十大传统之一。

荷兰的风车节

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
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如果没有这些矗立在宽广地平线上的抽水风车,荷兰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没有后来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更没有今天日益增多的环保能源。
荷兰素有“
风车王国”的美称,在荷兰随处可见的一座座古朴而典雅优美的风车,给这个美丽的国度增添了几分特别的姿色。风车首先在荷兰出现主要取决于荷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荷兰人对动力的迫切需求。荷兰地处欧洲西部海岸,与
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并构成漏斗形尾部的地理特征,大西洋季风从北海长驱直入,荷兰正处风带要冲,长年受益,风车也就应运而生。
到了18世纪,荷兰风车达到了鼎盛时期,全国有18000座风车,风车除了用来排水灌溉外,还用来磨米发电,荷兰人依靠这些风车变沧海为良田,建设美好家园。一代又一代的荷兰人,修筑了坚固的海堤和沟渠,他们采用了风车逐级提水的方法,把倒灌的海水排入大海。然后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把大片的盐碱地逐步改造成了茂盛的草场和鲜花的种植园。如今的荷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鲜花输出国,人均奶牛拥有量居世界第四,奶酪生产名冠全球。今天荷兰的大风车,已经成为了荷兰人精神的象征。它默默地矗立着,向每一个来到那里的人,无言地诉说着前人们艰苦创业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动人故事。
19世纪后,荷兰风车开始走下坡路,风车的用途逐渐被蒸汽机和电力所取代。荷兰人对风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视风车为国家的“功臣”和国宝,把风车看成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荷兰的风车节,这一天全荷兰的风车一齐转动,举国欢庆。到处都是风车或风车的图案饰物。商店摆满了造型精致、五彩缤纷的风车工艺品,店门悬挂的也是风车。
鹿特丹市东南几十公里远的肯德代克村有19座17世纪遗留下来的风车,矗立在河岸两侧的堤坝上。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有幸来到这里参观这世界上最大的风车群,和荷兰人民一起欢度“风车节”。你会看到整个肯德代克村张灯结彩,充满节日气氛,村民们身穿17世纪古代服装载歌载舞,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每座风车也都披红挂绿,巨大的十字形叶板徐徐旋转以示庆祝。肯德代克村村长会身着古代部落族长的服装,站在一排排风车面前,逐一向游人介绍风车处于不同状态时所表达的不同含义:风车上挂了国旗可能是一个小生命降生了,也可能是一对新人正在举行婚礼;当风车处于静止状态,风叶板向后倾斜时,预示着有不幸的事发生,表达哀悼;在风叶板形成正十字形时,说明贵宾将至,表示热烈欢迎;当风车挂着花环和彩旗时,这天是国家重要纪念日或节日。最后村长会告诉大家,在荷兰到处都见得到风车,而风车可以告诉你一切。
荷兰的木鞋

木鞋同风车一样,是荷兰人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适应地理环境的产物。于荷兰大部分国土海拔太低,欧洲许多大河经荷兰入海,又受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正是由于这样的条件,促荷兰人在几百年前就发明了木鞋。
据说脚穿坚硬的木鞋在淤泥地行走特别轻巧利落。制作木鞋完全是鞋匠的活儿,确切地说是雕刻匠的活儿,因为一只木鞋完全是在一块完整的木头上镂刻出来的。据介绍,制作木鞋的木料为白杨,只有4至6年生的白杨树上的某一段木料制作的木鞋才具有不易劈裂、不变形、不渗水、不沾泥、透气等特性。

从前手工制作木鞋,即使手艺最好的鞋匠也要两三天才能做一双,现在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制作一双木鞋仅需十几分钟。虽然,如今木鞋的原始功能几乎消失殆尽,在生活中已很少见到荷兰人穿木鞋了,但在农村、家庭和旅游纪念品商店里依然可见,木鞋完全衍变成一种抽象概念和精神寄托,作为一种民族风俗文化保留至今。
在荷兰,婴儿出生后,父母要为小宝宝准备一双小木鞋,以表示作为荷兰人一生都要与木鞋为伴。荷兰男青年谈恋爱时,要设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脚形与尺寸,亲手送她一双木鞋,刻上女友的姓名。结婚时,丈夫把木鞋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木鞋还是荷兰人日常生活中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如果有人送你一双你刚好能穿的木鞋,那就意味着你是他最尊贵的朋友。

在荷兰,有世界著名的木鞋博物馆,那里有世界上最丰富、最精彩的各类“木鞋”,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木鞋琳琅满目,大者如同一艘能乘几十人的木船,小的在一个火柴盒里能放置12双。所谓“木鞋”也早已超出了木头的范围,仅从材料上分就有黄金、白银、青铜、铝合金、钻石、水晶、玉石、翡翠、玛瑙、塑料、橡胶、玻璃、石头等几十种之多。从用途上分又有旅游鞋、钉子鞋、冰鞋、旱冰鞋、高跷鞋、登山鞋等。那些由各种材料制成,由世界各国元首、总统、王室成员在近百年来赠送给荷兰的“木鞋”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荷兰的鲱鱼节

荷兰地处欧洲,那里的海域盛产鲱鱼。这种鱼身体侧扁而长,背部灰黑色,两侧银白略带绿色,生活在海洋中,是非常重要的经济鱼类。荷兰人对鲱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也许是因为荷兰盛产鲱鱼的原因吧。
每年春末夏初,荷兰邻近的北海和波罗的海里畅游着大批成群结队的鲱鱼,这种约10厘米长的小鱼肉质鲜美、产量巨大,又易于捕捉,很早便成了欧洲人餐桌上的美味。
荷兰人对鲱鱼的感情非同一般,银白色的鲱鱼对荷兰的崛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14世纪时,不到100万人口的荷兰,有五分之一的荷兰人以捕鲱鱼为生。每年夏季,大批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地区。在争夺渔场的数次冲突中,荷兰人打败了苏格兰人,垄断了北海的捕鱼业。以为名叫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的,加工后能使鲱鱼保存一年多的方法,使鲱鱼畅销全欧洲。渔业的兴起带动了海上贸易,为荷兰积累了第一桶金,从而为后来荷兰转向造船业,进而称霸海上打下了基础。
所以,在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就成了荷兰人的鲱鱼节,并已经沿袭了上百年。节日期间,江河湖海中大小船只成群结队,张灯结彩。渔民们也都穿上传统的民间服装,尽情地表演民间歌舞。此外,节日期间,荷兰全国大大小小的餐厅,街道沿途,都贴满“鲱鱼节”的赞美之词,全国到处是一派浓郁的节日气氛,令人沉醉。
没吃过鲱鱼,等于没来过荷兰。荷兰人吃鲱鱼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用煎或烤的,而是直接搭配洋葱生吃。首先将腌制好并去掉头和内脏的生鲱鱼一刨两半,去掉鱼骨,抹上新鲜的切成小方块的洋葱,用手拎起鱼尾巴,仰起脖子直接把鱼送到嘴里,然后整条鱼边吃边吞下肚子。对习惯煎炒烹炸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吃法似乎有点过于“生猛”,肠胃也需要点时间去适应这种略带腥味的生鱼肉。
一年四季,在市场的摊贩那儿都能买到生吃的鲱鱼,如果不敢整条吞下,可以请老板切片,大家分着吃。这是荷兰人特有的鲱鱼料理,也是身居海外的荷兰人最想念的家乡食物。
荷兰的生活
荷兰人对穿着并不讲究,只要穿上自己觉得舒适的衣物便可以了,特别是在阿姆斯特丹,这里即使看歌剧的观众也可能只穿件牛仔裤和运动衫。通常参加正式晚餐时,男士要打领带,女士则穿裙子和洋装。其它则可自便。
荷兰人很喜欢过夜生活,在荷兰境内有数不尽的咖啡厅,是当地人最常去地方,原木装璜与香烟熏黑的墙壁,是咖啡厅的一大特色,陈设豪华宽阔的咖啡厅则是年轻人的最爱。如果想成为行家,倒不防 去普富罗卡林品尝啤酒与荷兰琴酒混和的滋味。总之,来到荷兰,其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会给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住宿方面,如要订饭店房间,可向各地的观光服务处VVV洽办。也可以在史基浦机场入境大厅内的荷兰观光客服务处预订房间。在出国前(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及韩国)可透过当地旅行社代办订房。另外,荷兰预约中心可接受电话、信函、传真等,直接预订荷兰境内将近所有的饭店。
荷兰商人喜爱相互招待宴请.往往早餐丰富.上午10时休息吃茶点.中午大吃一顿.下午四时又休息吃茶点.晚上7时正式吃晚餐.睡前还有一次宵夜.
荷兰人在介绍自己的名字时通常是介绍自己的姓.尤其是在做生意等正规场合下.谈话时避免谈论美国政治.钱和物价.比较受欢迎的谈话内容包括政治.旅行和体育.荷兰人时间观念强.讲究准时.荷兰人朋友之间见面时有一种特殊的打招呼方式.即不分男女.相互在对方的脸颊上吻三次.。
去荷兰人家里做客时都要预备好一些小礼物.一束美丽的鲜花.一盒可口的巧克力或是一瓶葡萄酒都会是受欢迎的好礼物.不要送昂贵的礼物。
在官方场合.荷兰人与客人会面时.通常行握手礼.而在日常生活中.朋友相见..大多施拥抱礼.与亲密的好友相见时.也有施吻礼的.他们不喜欢交叉着握手.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行为。
荷兰是个缺山少林的国家.他们通常对山林有特异之感受.荷兰人多少世纪以来有养花植树草的习惯.在荷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要在住房前后种些花草.点缀环境.中国人讲究盆景.而荷兰人都喜爱“窗景”.他们往往习惯在窗台上摆设或窗口上悬挂着各种奇花异草.恰与两旁的垂帘相映成趣.自成一景。
荷兰人一般都比较讲究清洁.整齐.习惯在每天早晨须将住房打扫收拾干净.甚至一个村子里擦地板的老妇人.随身带的清洁工具有毛刷.硬帚.垃圾钩.擦钢粉.钢砂纸之类不下一二十种.荷兰人的家具.室内装饰闻名于世,所以荷兰人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家具.艺术品.地毯和家中摆设。
荷兰人把胡萝卜.土豆和洋葱混和烹调而成的菜叫“国菜”.每年的10月3日.家家户户都要吃这种“国菜”。受到荷兰法律保护的琵鹭为国鸟.。
鲜花之国里最多的花卉——郁金香,已成为荷兰的象征,因此被誉为“国花”。荷兰人以爱花和擅长种花闻名遐尔,因而荷兰素有“欧洲花园”的美誉。
荷兰是欧洲最世俗的国家之一.大约有40%的人(1998)认为自己无宗教信仰.另外约有31%的天主教徒和21%的新教徒.穆斯林占4.4%.新教曾经是荷兰最大的宗教.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新教教堂在不断的减少.伊斯兰教的发展始于清真寺的兴建.荷兰同是拥有不少印度教徒.主要是来前殖民地国家苏里南的移民.。
当春神降临.荷兰的花田有如一件色彩缤纷的大拼布时.库肯霍夫公署也开启了她的大门.迎接每年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3月23日—5月21日).另外.每10年举办一次的Floriade花卉暨植物展更是荷兰.也是世界花卉业的一大盛事。
夏天各种各样的活动更是热闹非凡.海牙的北海爵士音乐节期间.每天都有8小时以上的现场Live等各种各样的音乐会.当然.夏天还有许多其他的比赛活动.例如:菲仕兰省境内的Skutsjesilen帆船比赛.Sail Amsterdam帆船比赛(8月23-27日).以及在Drenthe举办的单车比赛。
秋天荷兰各地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花车及水果祭游行.各个地方的花车游行都有着特别的意义与故事.其中.以阿姆斯特丹花车游行盛典最为著名.长达5公里的游行队伍早上由阿斯米尔离开.下午抵达阿姆斯特丹的水坝广场。

所有的荷兰人都希望今年能有个寒冷的冬天.冬天一到他们就会拿出收藏于阁楼储藏室的溜冰鞋或是雪橇.耐心地等候溜冰马拉松可以举行.好让他们在比赛中大显身手.以飞快的速度溜完11座城市全程200公里的比赛.对参赛的选手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同时结冰够不够厚实亦关系着比赛是否能够举行.
荷兰的美食
从四级绿草如茵的牧场去的品质优良的肉类和鲜奶,从北海捕捞到新鲜活跳的鱼虾,因为地利之便,荷兰一年到头物产丰富,不虞匮乏,而且烹调的手法变化多样,品味独特,令人赞不绝口。
1.奶制品
在荷兰,日常饮食中最不可少的食物就是乳酪,一个荷兰人一年可以吃掉16斤,这可能跟他们喜欢骑脚踏车的习惯有关,运动量比较大。不过,乳酪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蛋白质含量比同等重量的肉类更高,另外还含有钙、磷、钠等其他的营养元素。
乳酪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其中以豪达和艾登两个乳酪重镇最为有名,豪达的乳酪是那种黄色的,像个大车轮的形状,乳味比较浓郁,外面包着一层注明口味的薄蜡,在当地是非常受欢迎的。而艾登是以大块的圆形的乳酪闻名,属于半硬质的乳酪,外面是包裹着那种鲜红色的封蜡,这是艾登乳酪的身份证明。
2.海鲜
荷兰的水产物种丰富,鱼类供应十分丰盈,烹调方法五花八门。比较著名的是生吃鲱鱼。泽兰县以吃海鲜为主,尤其是淡菜、牡蛎、鳎鱼和比目鱼。在哪里,很多的餐厅都建在海边的高台上,游客可以选择观鱼的座位,一边眺望整个海滩,一边享受鲜美的海鲜。
3.美酒

荷兰的琴酒(Jenever)可以说是荷兰的国酒,相当有名。琴酒是由大麦、燕麦与小麦发酵蒸馏,并且加上杜松子的果实(juniper)调味成的一种烈酒,酒精浓度至少都有35%以上。Jenever名字的由来也是从杜松子果实的拉丁文juniperus而来的,意思是使人有活力、恢复元气,所以,一开始琴酒是被当作药酒来使用治疗各种疾病,也因为是药酒所以一下子就在荷兰流行了起来。如果您是行家,不妨品尝啤酒与荷兰琴酒混和的“Jongejenever”的滋味。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荷兰人再将琴酒当作药酒来使用,而是当作烈酒在贩卖。啤酒也是荷兰人日常的饮品之一。中世纪时期几乎每一个城镇都有一座酿酒厂最鼎盛的时期荷兰境内将近有700座的酿酒厂。虽然随着茶叶与咖啡等各式饮品的多样化,啤酒业的份量尽管有些被取代,如今仅存有25座啤酒酿酒厂,但是近年来却有复古的趋势,有些酒吧或小酒店也开始自制啤酒,供客人品尝。当然他们的产品与海尼根(Heineken)、Amstel等畅销品牌的啤酒仍有些差别。